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记者吴晓璐 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个部门发布了《北京市金融支持促进扩大消费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在“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、扩大消费供给”方面,《方案》提出积极发展股权融资。从私募融资到“新三板”挂牌,再到发行上市,《方案》旨在打通消费行业从早期起步到成熟成长的全周期融资环节。市场人士表示,这不仅能解决企业不同阶段的财务痛点,还能带动消费行业向高质量、多元化方向发展。资本引导,为加强和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支撑。积极强化资本市场 今年6月,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金融支持促进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提出“积极发展股权融资”。从内容看,《方案》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了这一建议。 《方案》提出,支持生产、渠道、终端等消费产业链上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延期上市、“新三板”挂牌等方式筹集资金。据wind统计,截至11月19日,年内已有18家可选消费企业上市,累计上市募集资金198亿元。从申万的行业分类来看,汽车行业13家,轻工制造2家,工业1家。电子、机床、纺织和服装领域。从上市板块来看,沪深主板、创业板、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0家、6家和2家。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辉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年内有18家可选消费企业上市,尤其是13家汽车企业,呈现出结构性体系升级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,明确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方向。这不仅是资本市场对消费领域新生产力的认可,也是消费与金融良性互动的清晰体现。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所长朱克利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资本市场将多方面助力拉动和扩大消费s。一方面,优化上市审核机制,让优质消费企业快速上市融资。例如,我们可以加快符合新消费趋势的公司上市进程。另一方面,加强资本市场与消费行业深度融合。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合消费链资源,提高行业集中度。此外,应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,关注消费企业长期价值,为消费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,促进消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。加强全周期支持。文化旅游、健康养老等长期消费行业,初始投资大、回报周期长,需要长期稳定的财务保障报告。 《方案》提出,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消费主业的投资,通过“长期资本”和“年轻化资本”可以满足长周期消费行业的融资需求。朱克利表示,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可以陪伴企业成长,避免短期行为,帮助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。田立辉表示,“资本资本”并不是简单的长期投资,而是指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和稳健经营能力的资本。这类资本能够陪伴企业度过转型期、研发期,解决长周期消费行业发展的痛点。谈及如何发挥“零售资本”和“资本资本”的作用,田立辉认为,关键在于保障机制的优化,包括优化。完善退出渠道、完善考核容错机制等,是消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 《方案》提出,积极发挥私募投资基金、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,加大对阶段性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股权投资。从总体内容看,《指导意见》和《方案》建立了消费企业全链条股权融资支持体系。从企业端看,为消费产业链末端优质企业优化供应链、终端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程资金支持。比如,股权融资可以促进新兴消费产业升级。获得资金后,我们可以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产品创新,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。从市场角度来看,全链条股权融资支持体系还可以增强消费市场的活力。更多优质消费企业上市,可以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标的,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消费领域,形成资金与消费市场的正向关系,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繁荣。 “这是打通消费企业融资‘最后一公里’的重要一步。”田立辉表示,全链条股权融资体系打破了消费行业“融资拥堵点”,覆盖了从初创期到成熟期。既让企业有资金创新、补短板,又让资本有退出渠道,形成“投、融资、退出”的良性循环,最终巩固消费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。不仅解决了融资问题破解消费企业的困境,同时也通过“资金-资本-资产”的正反馈,为新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。
(编辑:蔡青)
中国经济网公告: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。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。仅供投资者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。